举个例子,在古代,那些士大夫一说起道德标准就是俩字——“忠”“孝”。但是问题在于,在这个阶段内,“忠”和“孝”哪一个更重要。我给大家讲个关于曹丕的故事。曹丕当时还是世子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宴请群臣,然后喝着喝着,他给大家出了一道题。他说,如果有一丸药——灵丹妙药,能够起死回生,这个时候,你的父亲已经病危了,与此同时,你的君主也病危了,这个药只能给一个人,你给谁?这下子大家众说纷纭。就在这个时候,大臣邴原站起来厉声回答:“父也!”那么曹丕听了之后只能笑笑了事——他还能怎么着?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有求于那些贵族的。尤其是曹操去世之后,曹丕自己当了魏王,然后紧跟着他又想取代东汉,让汉献帝禅位,那么对于他来说,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获得这些世家大族共同的支持。所以他搞了所谓的“九品中正制”。
曹丕问的那句话——“这丸药给谁吃?”大家听了一定觉得耳熟,这不就是今天女孩子问男朋友的——我和你妈都掉到河里,你先捞谁?这算是这个问题的“原始版本”。大家听着觉得是个笑话,但是如果这个话不是曹丕问的,而是清代的雍正皇帝问的,雍正的那些臣下敢不敢回答说“给我爸”?绝对不敢。所以后来,唐长孺先生专门关于这件事写了一篇论文,探讨了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父先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