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写于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发表于《现代中文学刊》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吴鹭山的命运*
我常想,以普通人的衡量标准来看,地域对一个人获得成就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记得那年我辞职北上,单位领导气呼呼地说,鲁迅不离开绍兴,就成不了鲁迅,所以支持你。虽含讽意,想想却不无道理。就拿吴鹭山来说,凭他的学识,如果也能像夏承焘那样,在京沪杭等大城市教学做研究,得以一展风采,会是怎样的人生呢?
吴鹭山生于一九一一年,夏承焘生于一九〇〇年,两人年纪相差十一岁。他们相识于一九三二年,恰是风华正茂。梅冷生素推崇吴鹭山,夏承焘自杭返里,特为介绍:“二君可契金兰。”吴鹭山自然也早闻夏承焘之名了,四十年后回忆他们初次见面:“握手之顷,觉温雅照人,诚所谓珠玉在瓦石间也。遂尔定交。”那一天是一月廿七日,夏承焘在日记中写道:“遇乐清吴天五君,才廿二三岁。冷生甚称许之。午后过其家,看收藏名画甚精,啖雁山蕃茹枣甚美。”寥寥数言,已然有默契在了。后来还曾自比与吴鹭山的交情为李白杜甫:“君不为杜陵可听便,吾则决为青莲学士矣。”李杜年龄亦相差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