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舲 译
(本篇选自《卡夫卡全集》七卷本中《乡间婚事筹备》一卷中的《八本八开本笔记簿》,载于第七个八开本笔记簿,约写于1918年。)
城徽
在兴建巴比伦塔[1]之初秩序尚好,但规模或许过大,对路标设置、译员配置、人员住宿、道路衔接等考虑过多,仿佛有几百年光阴可供人大兴土木似的。但当时普遍的意见却是,建造速度再慢也还不够慢。不必过于夸大其词,人们甚至一再畏缩,迟迟不能破土。论证理由是,建造一座通天塔的设想才是整项工程的关键所在,其余一切均属次要。一旦人们意识到了这设想的伟大,便再不会半途而废,只要尚有人在,完成通天塔的强烈愿望就会存在下去。对此大可不必为将来担忧,恰恰相反,人类的知识在增长,建筑艺术在进步,并会继续进步下去。对一项我们原需耗时一年的工程,一世纪后也许只用半年,而且会建得更好,更坚固。那么又何必今日来拼老命呢?假如靠一代人劳动有望建成通天塔,那才值得付出努力,然而这是绝无可能的。可能的却是下代人会凭着他们日渐完善的知识来否定上辈人的劳动成果,拆掉已建成部分,以便从头开始。这样的想法涣散了人心。通天塔被置于一边,人们转而关心修建劳动者的营地。每个同乡同土的群体都想拥有最漂亮的住宅区,于是引起纷争,直至上升为流血冲突。这类冲突便无尽无休;这样一来,众统领又多了一条理由,说是通天塔的营建因人力分散须减缓速度,或是干脆等全面恢复和平后再动手也不迟。当然人们并非单靠争斗度日,在间歇期间又完善着各自的城池,这又导致新的忌恨和争端。一代人的时光就这样流逝,而后辈人还照样行事,只是好斗性随着技巧的不断提高而同步增强。不料到第二、第三代人已发现修建通天塔毫无意义,只因相互间牵扯过多,终难弃城各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