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所显示的两种纸币,其中比较大的一张大约值2美元,小的那张也差不多值40美分。纸币上的文字与图案半手工半刻印,所使用的纸张也很结实。为了防止有人造假,在纸币发行之前,发行者将每张纸币铺在作为存根的账面上,在其与下面空白纸张的连接处打上所属钱庄或银号的标记,此外再随意画上一些线条,使纸币和空白纸上都能留有一部分。这样一来,存根上留有的做了记号的页码数就等同于纸币发行的数量了。尽管这一方式较为原始和粗糙,但对防止假币的伪造却十分有效。
1883年,北京城里发生了一起十分特殊的金融事件:两家资金雄厚的钱铺相继倒闭,引发了一阵儿不大不小的社会恐慌。由此造成的一项直接后果就是,当人们到一些信誉良好的钱庄或银号用银子兑换钱币时,业主宁可用铜钱支付,也不愿拿自己发行的纸币来兑换。甚至还情愿用高出本金15%的利息,赎回此前发行的纸币。而以前发行这些纸币的条件是,持有者在一年内不得兑换硬币。没有人能够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哪怕是朝廷的户部尚书对此也摸不着头脑。两年之后,这一现象仍在持续着,人们对此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朝廷经过再三讨论,决定应由地方政府发布一道公文,指令各家银号钱铺,在人们要求用白银兑换钱币时,应为顾客提供纸币和铜钱两种选择,任其自选。正如同政府以前颁布的那些相关金融法令,这一次又成为了一纸空文,没人理会。可以说,也只有在中国,才会有人愿意以高于自己本票15%的价格用铜钱去回购产品。顺便提一下,专营汇兑业务的银号遍布全中国。这些银号还负责全国范围的汇款业务。